广州:增城发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2-11-24      作者:       浏览:1269

  日前,《增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下称《计划》)正式发布。《计划》聚焦场地设施建设、科学健身服务、品牌赛事打造、社会组织作用、体育业态创新、湾区融合共建、体育融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符合共建共治共享要求的现代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增城体育事业出新出彩。

  《计划》明确,到2025年,力争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不低于0.9块,规划建设1个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实现各村(居)体育文化口袋公园全覆盖,其中自然村(合作社)覆盖率达到5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继续超过95%;市民群众科学健身素养全面提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1名,打造至少5个群众体育品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低于70万,助力广州世界体育名城建设,推动体育项目产业化发展。

  完善场地设施

  重点推进“10分钟健身圈”

  为满足市民群众参与健身锻炼的需求,增城将探索利用城市预留地、公共绿地、河涌沿岸等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嵌入式健身设施。

  《计划》提到,全区将规划新建1个全民健身中心,规划新建或改建1个体育公园,完成20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的改造或建设。推动体彩公益金支持全民健身设施及场馆建设,在全区各镇(街)增建一批公益性、开放性体育场地设施,增加公园、广场等公共用地的体育设施配建。 重点推进“10分钟健身圈”,对现有的特别是老旧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增建、改建、扩建,在街道、社区增加健身场所。

  同时,增城将因地制宜优化体育设施布局。中部以增城体育馆、增城广场以及广州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重点体育载体带动周边片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发展,结合全民健身中心布局,打造“城市体育发展核心区”;结合增城碧道建设,沿增江打造集市民活动、休闲漫步、运动休闲等功能区于一体的“特色滨水健身带”。 南部加强体育公园、体育广场的布局建设,打造“都市健身功能区”。北部依托绿道、山地、田园等自然资源建设山地运动、户外运动基地,打造“山水体育休闲功能区”。

  从“动起来”向“科学运动”转变

  《计划》提出,将提升全民科学健身服务水平,加强对已建成设施的规范管理和运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智能室外健身器材等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增江碧道智慧化建设,促进健身步道、绿道智能化改造升级;规划新建第二代智能体育健身器材,在“动起来”的基础上聚焦“科学运动”。

  在完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方面,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加大培训力度,扩大队伍规模,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结构,利用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和健身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活动;组织冠军运动员参加全民健身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传播科学健身方法,指导使用体育设施,提升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科学健身水平;支持各主体探索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创新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线上、居家健身指导新方法;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常态化开展,扩大覆盖人群。

 “一区一品”打造全民健身品牌

  根据《计划》,增城将发挥区位优势和社会组织行业优势,开展“一区一品”创建活动,力争到2025年,成功打造具有增城本土特色的5个全民健身品牌赛事。组织开展镇街篮球锦标赛,突出篮球品牌活动的对抗性、挑战性和观赏性;打造拥有优势项目的乒乓球品牌,以“市长杯”乒乓球赛带动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广州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塑造足球品牌,承接大型赛事活动和培训,举办教练员、裁判员等各类培训班;引入或策划龙舟、徒步等户外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品牌,发展建设标准龙舟训练基地,积极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依托古驿道、古村落、荔枝林、碧道、荔湖等资源举办徒步活动,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地域标签、城市体育新名片。

  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也是增城发展重点。未来,增城将广泛开展球类、棋类、健身操类、跳绳等群众基础较好的运动项目,推动开展徒步、户外营地等户外时尚休闲运动,着力推广体现增城文化的武术、舞龙舞狮、健身气功等民族民间民俗传统运动项目;继续举办“全民健身日”、省体育节系列活动、新春及节假日期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 

 推进体育业态创新发展

  《计划》提到,将从拓宽体育消费市场、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以及推动“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等三方面推进体育业态创新发展。具体来看,增城将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拓展赛龙舟、马拉松、自行车、越野赛等群体赛事旅游,规划发展赛艇、皮划艇、徒步、登山、骑行等新兴时尚体育项目,借助各类体育赛事及体育项目活动,举办体育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项目活动的综合效益;设计开发1—2条体旅融合精品线路,加快增城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开发,引导和鼓励旅游企业结合体旅融合空间载体,推动观光型旅游向度假休闲型旅游转变。

  同时,以“电影小镇+文体乐园”为核心,整合1978数字文创小镇资源,融合影视创作、文化创意、体育文化等要素,引进文化、体育、旅游等高端项目。积极开展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深化本地体育系统与文化、影视、音乐等单位合作,培育体现时代精神、带有本地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城市体育文化名片;充分发挥刘诗雯、樊振东、李丹、张雁全、杨舒予、辛沛遥等增城籍竞技体育冠军的示范引领作用,讲好增城体育故事,加强体育文化普及宣传,点燃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激情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