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享 造福全民——全民健身十年间

2022-05-13      作者:       浏览:1286

  “这是我自己独创的动作,不管从事哪个行业,肩部使用都会很多,我教大家的这个动作的作用就是提升肩部力量,增加对肩部的保护……”


  在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的“科学健身指导”栏目,举重奥运冠军吕小军娓娓道来。作为知名运动员,吕小军在国内外社交媒体拥有大量粉丝,被称作“军神”。疫情防控背景下,“军神”和很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知名运动员一道,加入了科学健身指导的行列,成为号召力、影响力巨大的“冠军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同努力做到“疫情有反复、健身不间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冠军、明星运动员加入到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日益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渐完善,“多锻炼、少生病”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全民健身正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力量。

  从线下到线上 天天有赛事 人人能运动

  过去10年,最值得广大健身爱好者骄傲的,应该就是全运会设立群众体育项目、赛事活动。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2017年天津举行的十三运会增设了19个大项、126个小项的群众比赛项目,这其中既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也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龙舟、航模、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能够以健身爱好者身份登上全运会赛场,不少运动员直呼“能够参加全运会,真是想都不敢想”!这也践行了十三运会“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

  4年后在陕西举行的十四运会继续设立19个大项、185个小项的群众赛事活动。本届全运会首次将群众赛事活动分类为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为代表的赛事活动和以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为代表的展演类项目。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展演类项目全部在开幕式前线上评审完成。以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为引领,全国各地举行了跨度长达几年的“我要上全运”基层选拔赛。参赛人员遍及大江南北、涉及各行各业,运动员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93岁。最后,近8000名业余选手、民间高手参加了全运会决赛阶段的群众比赛。

  与之相应,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也首次设置了冰上龙舟、雪地足球等冰雪群众赛事活动,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行营造了良好氛围。

  线下赛事有条不紊,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全民健身线上赛事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2022年4月2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联合部分运动项目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省(区、市)体育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共同开展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正式启动,10余天来,已有包括棋牌、AI体能赛、模拟飞行、乒乓球、羽毛球等在内的30余项赛事线上开赛,累计参与线上运动会50余万人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话题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2亿次,媒体总曝光量7亿次以上,成为近期体育圈的热门话题。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开始推动构建以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全民健身大会、全民健身日活动为龙头,各级全民健身大会、社区运动会和各项目群众性赛事活动融合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线上线下互补、贯穿全年的全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推动实现“天天有赛事,人人能运动”。

  从增量到存量 抓住“健身去哪儿”牛鼻子

  开展全民健身,“健身去哪儿”是牛鼻子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问题。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

  在全国各地,创新拓展建设全民健身场地的案例层出不穷:在浙江温州,污水处理厂上加盖了先进的室内滑雪场和足球场,开创了市政设施二次开发用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先河;在河南洛阳,用于连接城市体育公园的过街天桥也铺设了步道;在青岛城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遍地开花,当地群众难的不是“健身去哪儿”,而是“健身选择去哪儿”……

  在进一步扩大“增量”的同时,对于“存量”的全民健身设施短板,相关部委、单位也给予了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着眼于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地、社会足球场地、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2022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1亿元。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老城区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新建城区要结合城市留白增绿,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绿楔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从“有没有”到“优不优”的转化,正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

  从高水平到更高水平 服务群众没有休止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对健身、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健康需求,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工作、体育事业发展迎来新纪元。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再次将“全民健身”相关内容列为重要章节。202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着力解决场地设施建设等群众健身急难愁盼问题。

  一项项重磅文件、政策出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聚焦“更高水平”的要求,2022年国办、中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了8方面29条政策措施,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最高层级的顶层设计文件,充分体现了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等特点,是指导“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全民健身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

  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健康需求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未来,全民健身必将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